![]() 一、行測內容解讀 中央、國家機關的公布知公務員考試包括筆試(公共科目、專業(yè)科目)和面試。以前公共科目筆試按A、B類職位分別進行。A類職位筆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A)和《申論》;B類職位筆試公共科目為《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B);專業(yè)科目筆試和面試時間由招考部門自行通知。從2006年開始,A、B類都要考一樣的科目,就是《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只不過《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分別命題。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Administrative Aptitude Test,簡稱AAT)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yè)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shù)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主要測查報考者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思考和交流、迅速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 數(shù)量關系。主要測查報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間量化關系和解決數(shù)量關系問題的能力,主要涉及數(shù)據(jù)關系的分析、推理、判斷、運算等。常見的題型有數(shù)字推理、數(shù)學運算等。 判斷推理。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事物關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對圖形、語詞概念、事物關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較、組合、演繹和歸納等。常見的題型有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邏輯判斷等。 資料分析。主要測查報考者對各種形式的文字、圖表等資料的綜合理解與分析加工能力,這部分內容通常由統(tǒng)計性的圖表、數(shù)字及文字材料構成。 常識判斷。主要測查報考者應知應會的基本知識以及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判斷的基本能力,重點測查對國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綜合管理基本素質等。涉及政治、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地理、環(huán)境、自然、科技、生活等方面。 二、備考方法總結 1.掌握方法比多做題重要,日常積累比臨時突擊要重要的多。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試的考題覆蓋面很廣,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人文、社會、法律、科技和管理等方面的內容,臨時突擊做題是無濟于事的。不管是報考哪一類職位的考生,關鍵是要熟悉《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和《申論》的考試解題方法。 不同的題型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答,比如《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中的數(shù)量關系和資料分析類的題目更需要技巧,這些技巧是和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相連的,所以要通過這個考試,更需要的是方法和積累,高分低能的考生肯定是無法通過這樣的考試的;而判斷、推理等題目,主要靠平時的積累,不管是知識的積累,還是實踐的積累,都很重要。例如,推理題經常給出一系列日常行為事件,要求考生按行為發(fā)生的先后順序排序,這就需要考生有實踐的積累。 2.心態(tài)的鍛煉對考試成績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考生在平時應該多進行鍛煉,平時遇到突發(fā)事件不要回避,多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荚嚥捎妹嬖嚪绞降脑絹碓缴伲@對學生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學校應該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演講和辯論,這對鍛煉考生隨機應變和自圓其說的能力是極為有幫助的。 |